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院风采

学院风采

当机器充斥生活,传统工艺何去何从?

文\莫传珍 熊艳梅    图\刘福洋






 
       一柱清香,一道工艺,一种生活。7月20日10:50,湖南科技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穿过条条深巷,慕名来到了云湖桥镇云湖村的汤师傅家,希望能了解传统手工佛香制作过程。
 
一柱清香,一道工艺
 
        远处稻田相映,此处青砖灰瓦,直到看到乡间小道旁整齐晒放的佛香,队员们才真正相信在这样的村落里会存在手工制香坊。“满院尽是佛香香”,这是队员们来到汤师傅家的第一印象。制香家庭作坊生产间由一间不到5平米小房间构成,竹芯、香料、木粉、一桶胶水还有无数的佛香半成品却占据了生产间的一大半空间。

      “沙沙……沙沙……”跟随着这特别的声音,队员们看到了正在制香的汤师傅。尽管光着膀子,但汗水依旧在他的身上不断滴落。从竹芯蘸胶水,到滚香料,再到匀木粉,汤师傅的双手捧着一大把竹芯,手臂不断地筛抖着,其中,匀木粉要反复经过5、6次才能达到标准的要求。“匀完木粉的香支只是半成品,还要经过足够的阳光晾晒,然后捆扎上色,再进行晾晒,这样才能制成佛香。”汤师傅告诉大家,制香是一道很繁琐辛苦的工作,材料的质量好坏,动作的熟练与否都会是佛香制作能否成功的因素。

 
父辈留下的手艺,舍不得放弃
 
       据了解,云湖村曾经几乎家家户户都是一个手工制香作坊,这是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手艺,但在机器化大生产的今天,手工制香逐渐被冲击替代,能坚持手工制香作坊的人家也仅剩3、4家了。“手工制香太繁杂,太辛苦,这是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制香的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是手工佛香与现在机器生产的佛香相比,利润太低,光是制香根本养不活一大家子。”汤师傅表示,他在粉尘里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最多也就能制成15000支香,60支香为一捆,以一元一捆的价格批发出去,除去各种材料的成本,他和老伴一天也就只能赚百来块钱。

     “我们制的佛香不仅仅纯手工的,用的香料也是不添加任何香精的,木粉更是松柏树制成的。不像现在市面上的很多香料那样,焚烧起来不但对空气造成极大的污染,而且对人体造成很大的伤害……”说起父辈留下的制香手艺,汤师傅满是自豪,这也是他至今仍旧坚持制香的原因之一。

 
手工制香,是否还能见光明?
 
       当被问及儿子是否会继承父业时,汤师傅表示儿子现在在深圳工作,并无此意愿。就汤师傅自身而言,一方面出于爱子之心他并不希望儿子继续从事他这种过于辛苦的工作;另一方面,对于祖传手工制香的传承,他又是十分不愿就此失传的。

       对于像汤师傅这样的制香人来说,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手工制香曾经养活了他们家庭,而今为了跟上时代的脚步,为了生计,他们也不得不渐渐放弃这份手艺。对此,汤师傅表示很遗憾。在他看来,制香几十年不仅仅是凭“熟能生巧”就能描述得清的,制香俨然成为了他们的一种生活。甚至在儿子屡次提出要他放弃制香的劝告之下,汤师傅仍然咬牙坚持了下来,他觉得自己能做一天是一天,

       听着汤师傅对手工制香的种种诉说,队员们心里也不禁堪忧:随着机器生产的发展,仅靠仅剩制香人的这一点信念,手工制香工艺又该何去何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