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院风采

学院风采

动感课堂现攸县 魅力老师齐上场 ——记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三下乡”支教课堂

文\林雪 李锦新    图\伍圆圆








 

       夏日炎炎,难掩缕缕深情。如火的七月锻造出志愿者们一颗颗翘首以盼、热情似火的心。7月18日,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暑期特色实践活动“三下乡”正式启程。“三下乡”的地点是在湖南攸县,距离湖南科技大学有三个多小时的车程。2008年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退休教授夏昭炎携妻子杨莲金回老家攸县创办高桥文化活动中心。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的志愿者们坚持连续多年到此地支教,帮助孩子们触碰蓝天、放飞梦想。
 

走出教室 运动强健体魄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的支教团队都是第一次当老师。“孩子们甜甜的喊我老师的时候,我的心都化了。”他们站在孩子们的角度思考适合孩子们的教学方式,积极开展多样课堂,珍惜与孩子们相处的每一分、每一秒。
 
       “嚯,哈!”二年级的男孩子纷纷选择跟随志愿者刘奇学习武术操,在小广场上操练得有模有样。一旁的女孩子们则随着志愿者唐竞男上起了舞蹈课,她们舞动着灵活的肢体,对《C哩C哩》这样快节奏的舞步也学得十分迅速。“武术操只是在中学时偶然学过,没想到会在这里发挥作用,更没有想到这么受男孩们欢迎。”提起武术操的创意来源,刘奇笑着说道。

 
       此外,志愿者们还带着幼儿班的孩子们玩起了“萝卜蹲”等游戏,连何舒香老师与杨莲金老师也加入其中,“小孩子们最愿意拉着老师的手了,看到腼腆的不愿意参加游戏的小朋友,你就主动去邀请他,拉着他的手一起玩。”杨老师亲自参加游戏后指导志愿者如何与孩子们走得更近,“大手拉小手,是最好的办法。”

 

走进生活 笔杆承载梦想
 

       “来来来,同学们排好队,有序的参观、了解我们这里的‘门前三小’。”七年级语文老师我院志愿者林雪将学生们带出教室。“我们写作文不能闭门造车,要在充分的实践基础上进行写作。”以“小书屋、小课堂、小广场”为特色的“门前三小”是石羊塘镇乡贤文化特色品牌。在辐射乡镇的同时,也让村民们的生活丰富起来。
 
       志愿者林雪鼓励学生们大胆走出课堂,切身感悟实际生活,在拥抱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以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完成本次的攸县征文。孩子们一听能够出去收集写作素材,一个个蹦的老高,“我写作文从来没有出去教室外过,虽然生活在这里,但没有仔细观察过原来我们的周围有这么多有意思的活动,感觉好兴奋。”学生廖欣怡奔向小书屋,与同学们一起观察图书馆的藏书情况,有在课堂上相对沉闷的学生这时也变得大胆起来,边踮起脚指向书架最高层,边扭头询问图书管理人员相关信息,周围同学听的认真、仔细记录,遇到思维死角还时不时讨论几句。
 
       学生们回到教室,还意犹未尽,主题征文《我的书屋,我的梦》对于他们来说不再抽象难懂,教室内在激烈的思维火花碰撞后慢慢安静下来,小作家们开启了他们的梦想之旅。

 

玩转课堂,勾股搭建未来

 
       “老师,我知道……”“老师,这个我也知道……”六年级的教室里,学生们个个翘首以盼,争相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他们笔直的坐着,脸上显露着的是他们对知识的渴望。“那么在直角三角形中,知道了两条边怎么求另外一条边呢?”志愿者李锦新用“勾三股四弦五”再一次激起了同学们强烈的求知欲望,“老师你快点说嘛,急死我了。”学生夏芳已经按耐不住要知道答案了。“好,老师这就告诉你们。”李锦新在黑板上划了一个三角形,并详细的给同学们讲解了这个理论。
 
       “生活中处处是数学啊,同学们有发现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与勾股定理相关的吗?”李锦新的这一问题让同学们感到焦头烂额……最后,李锦新举出了井盖的例子,他告诉同学们,我们生活中的井盖之所以用圆的而不是用方的,就是因为勾股定理的因素。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同学们加强对日常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关注,培养在日常生活中的学习兴趣。
 
       放学后,在志愿者们准备明天的教学的时候,一个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来到学校“求教”,她有一道数学题在课堂上没弄懂。李锦新耐心且细心的为同学解答疑惑,并对她这种好学的行为表示称赞,正是在我院这批有担当的小老师们的鼓励下,少儿暑期学校的孩子们将在寓教于乐中触碰梦想、感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