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温维娜 图\大通摄影部
11月8日,第十五个记者节当天,我校第十二届大学生通讯社、大学生广播电视台记者站成立大会在学术交流中心五楼会议室举行。党委宣传部全体人员,基建处负责人,以及近300名校园学生记者参加大会。
新闻是一种声音,有回声,会传承
“我们是校园记者,是时光的记录者,是历史的见证人。”大学生通讯社新社员刘颇艺在经历了一个多月校园记者的生活后,领悟到作为一个新闻人的使命。为了实现心中的“新闻梦”,她表示将“用手中的笔和镜头”,完成一份属于科大的纪录册。广播电视记者站新社员王可心在发言中说,大学这一青春舞台,永远充满着激情与活力,而校广播电视台像一杯午后清茶,恬淡悠长,安抚那浮躁的心灵,更像大学的生活向导,“这是一块我们要用心去呵护的精神热土。”
150多天前,第十二届大学生通讯社社长王佳敏带着其他社干从上一届大通人手中接过接力棒。站在台上,王佳敏向大家讲述了12年来大通的成长印记和新一届的新鲜血液在150多天中的奋斗经历。她坚信,“新闻人只有倾尽自己的激情才能‘打动人心’。”她希望未来的大通人能够继续“以年轻的名义”,在科大中“发出正义的声音。”
广播电视台记者站站长袁一楠也对新一届科大新闻人提出团结协作、奋而思进、勇于创新的期盼,在提出新要求和新目标的基础上,以“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与大家共勉。
新闻不是无生命之物
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廖志鹏以“四新(心)”寄语新一届校园记者。校园记者首先要“识新闻”,深刻认识和把握新闻的本质,尊重新闻的真实性,保证新闻的时效性,创作优秀的新闻作品;社干们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带新人”,使校园记者的使命可以薪火相传;校园记者还应“同心干”,大学生通讯社与广播电视记者站要在工作上协调统一,共同为传递校园正能量执笔发声;校园新闻应“贴心做”,多将镜头对准师生生活和工作的点点滴滴,对准教学科研第一线,以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师生的精神风貌和学校的发展变化。
在会上,基建处处长吴建军对新一届校园记者社团的成立表示祝贺,对校园记者在新闻实践中取得的长足进步表示充分肯定,并建议校园学生记者们从五个“学”即“学者、学科、学术、学生、学风”来开展工作。吴建军还就“校园·印象”主题建筑第六届校园摄影及配文大赛做了部署安排。
在成立大会后,全体与会人员紧接着聆听了由新华社记者主讲的讲座“新闻图片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