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蒲芷芊
12月23日,我校留守儿童心灵呵护志愿团的40位志愿者,在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王伟清和教育心理学博士刘旭带领下,来到株洲市晨荷小学帮助其发现、化解与规避流留儿童心灵危机,并将在其后对心灵危机儿童进行一对一呵护。
“我校外来务工子女超过80%,而流留儿童约有36%。”副校长王新权向志愿者们简要介绍了学校基本情况后,志愿者组织六年级学生填写心理量表,并在同学填表的过程中对流留儿童进行分组。
随后,志愿者对同学进行“房树人”测试,进一步确定重点呵护对象并了解重点呵护对象心灵状况和相关家庭、学习、人际交往、其他生活等方面情况。各项分析结束后,志愿者带领同学来到操场进行团训,在游戏中通过表达能力、配合程度及合作意识发现问题。
教育学院12级应用心理学专业的王艺璇带领C68班的20位同学,进行了青蛙跳跳、皮球转转以及抱团三个游戏,并将同学分组进行团队建设与团队PK。在进行皮球转转游戏中,该班龙优婷毫无征兆地默然离开,并声称不愿再参与任何活动。志愿者温柔询问也被其推开,龙优婷表现出对他人靠近的极大反感。志愿者即刻将其列为重点呵护对象,全程照顾,在午餐时间与龙优婷一起吃饭并看动画片,龙优婷小脸上的阴霾渐渐地消失。
午餐结束后,志愿者在志愿团技术总监毛晗婧的带领下,进行心理量表数据和“房树人”图画的分析,结合分析结果确定基本重点呵护对象,了解前期筛选出的重点呵护对象心理现状,考核追踪活动效果。志愿者不忘与班主任、同学交流,进一步并了解重点呵护对象心灵状况与他们在家庭、学习、人际交往以及其他生活等相关方面情况。在班主任的帮助下,志愿者指导学生在教室填写品德健康量表,筛查在品行发展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随后志愿者与流留儿童中的疑似重点呵护对象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并进行心理辅导与品德教育。
下午四点,志愿者给同学们带来文艺表演,目的是给流留儿童带来快乐并激励学生对大学生活的向往。在话剧《陪伴》时,C67班的吕奎睁着忽闪的眼睛问王伟清:“我也喜欢音乐,我学了萨克斯,但是我爸爸没钱,我可以去你们的大学读书吗?”蹲着的王伟清摸摸他的头说道:“努力学习,不止能来读书,还能挣钱和争光!”吕奎小小的脑袋用力地点着。
文艺演出结束后,志愿者对访谈材料进行归纳整理,将所获信息与量表结合起来,在汇报会上总结发现的具体重点呵护对象以及存在的问题、有何表现和可能的不良后果、原因与措施、给老师与监护人的建议,以求化解重点呵护对象心灵危机,提高其心灵健康水平。
晨荷小学学生发展中心主任易春红表示,此次活动准备充分而用心,及时地让晨荷小学的学生释放学习的压抑感和疲惫感,也引发了校领导和班主任对学生成绩和心灵发展双方面平衡的注意,希望两方能开展长期合作。王伟清也表示其对流留儿童呵护方面将报以不懈的努力和持久的信念。
新闻链接:
1.流留儿童:流动留守儿童,即跟随父母流动到某一城市后定居后,父母一方或双方又离开该城市到外地长时间工作,并没有随父母继续流动而留守在该城市学习和生活的儿童。
2.“房树人”测试:又称屋树人测验,它开始于John Buck的“画树测验”。John Buck于1948年发明此方法,受测者只需在三张白纸上分别画屋、树及人就完成测试。而动态屋、树、人分析学则由RobertC.Burn在1970年发明,受测者会在同一张纸上画屋、树及人。这三者有互动作用,例如从屋及人的位置与距离都可看出受测者与家庭的关系,所以这两种分析学多数会结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