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吴大平
学风,时刻存在于学校的每一个角落,表现在师生的一举一动上。有人说,学风看不见、摸不着,就像空气一样,捉摸不定。从另一个层面说,学风也是具体有形、可以感知的。学生工作处将精细化管理融入到学风建设工作中,充分把握好学风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项指标,营造一种氛围,创设一个环境,让学风就在身边,每个人都“看得见”。
系统设计:使学风可解读
众所周知,学风建设的影响因素纷繁复杂,概括说来,主要是学生主观因素和环境客观因素两个方面。根据学风的经典定义,深入分析各影响因素及其关系,学工处据此设计了学风建设的指标系统。这个指标系统涵盖三个二级指标:学习表现、日常行为、课外学习意愿及情况;十一个三级指标:课堂到课率、课堂纪律情况、课堂效果、学习成绩、考风考纪、体育锻炼、宿舍晚归未归、宿舍卫生、教学楼馆晚自习、宿舍自习、图书借阅。学习表现包括课堂到课率、课堂纪律情况、课堂效果、学习成绩四个指标,日常行为包括考风考纪、体育锻炼、宿舍晚归未归、宿舍卫生四个指标,课外学习意愿及情况包括教学楼馆晚自习、宿舍自习、图书借阅。
因为学风情况涉及内容广泛,为了保证指标设定和评价的科学性,学工处对各项指标的内涵做了明确的规定。其中课堂效果是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情况,包括专心投入、主动配合、积极提问等;学习成绩主要以学生学习成绩优秀率、补考率、学生党员及干部的学习情况为评价指标来源;而图书借阅则包括借阅总量,也包括人均图书借阅量。通过对各项指标的内涵和评价方法的确定,从而使指标在量的层面上科学反映出了我校学风的多个方面。
我们不难看出,学工处在设定这一系列指标的内容上追求了全面性,尽量使选定的指标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学风情况;另一方面,这些指标因为有着明确的含义界定、标度设计、测评方法,因此在评价上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当然,各项指标层次分明、体系明显,所以在互相关系上又有着很强的系统性。这些指标就是广大师生平常口中所谈的学风的核心内容,它们就是解读学风具体的钥匙。
动态监测:让学风能计算
在基础设计上有了科学的指标体系,那么在指标应用上就自然得心应手了。指标应用说到底就是进行数据监测,这个监测对学工处来说却不是简单的检查评价。从精细化管理的角度来讲,必须使得每一个工作环节精细化、精良化,才能促使整个工作效果最优化
首先,为了使这一阶段的每一项工作落到实处,学工处按照实际运作情况,将这一阶段分为三个环节。从而明确每一环节的工作任务,最大化追求整体工作效果。这里的第一个环节就是数据采集。学工处在学期伊始,定期对全校的上课安排、自习教室安排等情况进行全面的摸底,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检查安排。学工处每周对所有指标进行一次检查,以学院为单位,以抽样采集为主要方法。以宿舍卫生的一周数据采集为例,考虑到各学院宿舍总量不一的实际情况,学工处按照宿舍总数2%的比例从各学院抽取相应的宿舍间数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再将各学院的优秀率乘以95,合格率乘以70,不合格率乘以50,三者相加则为该院所得分数。其他指标的数据采集,也根据不同的抽样比例和计算方法进行,最终形成了一周以来学风数据的采集报告。这样,第一个环节的工作任务便顺利完成了。
其次,在可靠的数据基础之上,学工处便开始对各项数据进行总结和分析,这就是第二个环节。这一个环节是学风建设中最为核心的环节,它能够指出学风的问题所在,也能够找准改进的措施。大体来说,主要是这么几个方面:一是对各项指标进行单独总结和分析,再根据综合得分情况进行排名;二是以学院、年级、性别、科类等为基础单位,对各项指标或者某一类指标进行总结和分析;三是根据各项指标的权重,对整体学风效果进行评价。正是有了多角度、多主体的数据分析,整个科大的学风才能够真正被掌握。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总结和分析,学风建设的问题和出路才能实实在在地被发现。
最后,按照一月、一季度、一学期为时间段,则会形成学风数据总结通报,这就是第三个环节。这类分析,是某时间段的数据汇总。因此,它集中反映了某一阶段学风建设的工作情况,对于每个二级学院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以宿舍晚归未归月总结通报为例,目前,学工处按照统一比例对各学院一个月抽查四次晚归,那么一月之后,自然就能够统计出违纪同学晚归未归的次数,以及各学院的人均晚归未归次数,也就可以对晚归未归次数较多的同学和人均晚归未归次数较多的学院进行通报,并要求整改。这样,既有每周的数据检查通报,又有分阶段的数据总结分析,对所有学院和每位同学来说都起到了很好的督促作用。
全面推进:促学风出实效
学风数据的监测,只是学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全面推进。学工处深谙这个道理,围绕立德树人这个要求,多措并举,全面发力,促进学生更好更快地成长,确保学风建设取得实效。
抓目标管理。在年初,学工处都会组织各学院确定各项学风总体目标,并根据学院实际制定年度学风建设方案。在年度学生工作考评中,根据目标完成情况和学风建设方案执行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这样既能使得建设目标贴合实际,也能保证各学院建设方案能够切实操作,并能取得实效。
抓氛围营造。浓郁的氛围是学风建设的重要基础。学工处协同其他部门,通过搭建“芳菲之歌”、“青春之歌”、“理想之歌”等典型教育平台,深入挖掘、培育和宣传一批优秀学生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用身边的榜样教育身边的人”,引导学生在榜样的力量下健康成长。同时,积极举办各类学风建设主题班会、宿舍文化节等主题教育活动,进行思想教育和引导。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和要求,学工处还不断创新思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定期组织召开学生班级班长、团支书、主要学生干部等会议,切实提高学生代表参与学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学工处还开通了处长微博(@革革老师)和“湖科学工”微信平台,将其作为学风建设一个重要的教育引导窗口。
抓规范养成。学生行为管理与学生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紧密相关。学工处紧紧把握好教育和治理两个方面,通过开展文明行为教育、日常行为督查、专项整治等工作,切实有效地提升学生文明意识,规范学生日常行为,为学风建设的全面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抓队伍建设。一方面,对辅导员日常学风建设工作进行明确、细化和规范,提升辅导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同时定期举办辅导员文化节,增强辅导员队伍的整体活力。另一方面,抓好学生自理委员会这支得力的学生干部队伍,切实增强广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如今,学生自理委员会已经成为我校学风建设工作的“生力军”。
当然,学风建设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并非一个部门所能企及。在学工处的组织和影响下,各学院也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学风建设工作。例如:商学院充分发挥校友资源,开设校友论坛,分享成功经验,为学院学风建设营造氛围。外国语学院建立班级学习导师制度,切实引导学生提升专业学习兴趣。可以说,各个学院的学风建设工作,都结合实际,各具特色,为学校学风建设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方法,更是一种文化,其内涵无疑是宽广而深刻的。将精细化管理融入学风建设,让学风可解读、能计算、出实效,这样,精细化管理和学风建设才能“互利共赢”, 才能最终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推动学校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