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院风采

学院风采

析古书语言,悟文字魅力 ——“人文大家论坛”系列学术讲座第113讲开讲

文\邬敏 崔灿宇 吴钰瑄    图\ 邬敏










 

       10月20日上午,北京语言大学文学院教授华学诚受人文学院邀请,于文科楼会议室开展以“时代观念、方域观念、词义系统——古书语言解读三题”为主题的学术讲座。人文学院院长刘奇玉,文学系主任刘郁琪,语言系主任李康澄,谢奇勇、罗国强、秦凤鹤等老师参加。
 
       华学诚教授分别从“时代观念、方域文化、词义系统”三个方面解读古书语言。他结合《钟山札记》、《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左传》等具体古书内容,针对性地分析了相关记载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比文中通假字等其他语言现象,来表明不同时代遣词造句的特。
 
       他通过分析文革时期产生的新词语,进一步表明文字反映着社会的特殊变化,反映不同的时代现象;他指出:“《礼記·中庸》曾说‘一戎衣而有天下’,而郑玄与齐人对“衣”有不同的读音,这表明不同地区方言存在差异”;就空间观念,他指出目前方言在不断地消磨,适用范围在不断缩小,使用人数也不断减少,方言的重视程度需要提升;而在词义系统方面,他结合相关文学实例,就“无赖”一词在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不同释义及在文人诗词当中的不同含义,表明不同语境词义的变化。他认为,不论是单义词抑或是多义词,都来源于一个理论,隶属于同一个词汇系统,合成后可引申为多重含义。
 
       随后,华学诚教授与在场师生展开交流,对于师生提出的不同问题,华学诚教授也给出自己的解答。就李康澄副教授所提的方言问题,他认为我国目前对方言价值具有某些偏见,遗留下的相关资料少,缺乏科学的研究手段,方言的研究需要一批先进的人才去投入。就大数据对古文献的影响问题,他强调虽然大数据时代为人们提供了日趋完备的资料,但科学判断、研究分析仍需要人的参与,大数据不能取代人脑。
 
       人文学院研读中国语言文学的研究生李洪泽向华学诚教授请教了“扬雄方言中所记百越等民族语的离析问题,扬雄方言校注汇释的出版问题以及考华老师博士问题”这三个问题,华学诚逐一为其讲解。同时,他也鼓励研究生同学读好专业书,练好基本功。
 
      讲座结束后,15级汉语言2班王宇琪获益颇丰,她说:“华教授用具体的实例对古书语言进行解读,浅显易懂,加深了我对方言的认识,也让我懂得在读书做学问的过程中严谨精神的重要性!”

 

新闻链接

      华学诚,北京语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