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院风采

学院风采

敦煌美誉从何而来?——“人文大家谈”系列讲座之八十三讲开讲

\曾娇慧 潘淇

 





 

“今天的讲座内容不是针对很高深的研究成果,通过这个讲座,我对敦煌的兴趣又多了些”,人文学院13级历史班的刘一丹听完讲座兴奋地说。

 

11月14日下午四点,“人文大家谈”系列讲座之八十三讲在第九教学楼408开讲。首都师范大学郝春文教授给人文学院师生带来题为“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敦煌”的讲座。

 

讲座伊始,郝教授指出了敦煌被喻为“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闻名世界的原因——我国先民在这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敦煌古代文化。而这一文化现象与其古代所处的地理位置息息相关。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咽喉,对外交往的窗口,是中原王朝和少数民族政权的中间地带,除此之外,敦煌还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这让敦煌不仅仅是文化交流的通道,还是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化交流的枢纽。

 

“这是什么抽象艺术?”台下有些同学看着郝教授放映的PPT互相议论。“由于壁画颜料氧化,尤其是含铅的颜料会由白变黑,这给研究敦煌壁画增加了很多困难”,郝教授的解释让同学们恍然大悟,他们努力识别着图片中的人物。郝春生主要介绍了敦煌石窟艺术和敦煌文献,并以著名的敦煌莫高窟为例,详细说明了敦煌石窟艺术的定义、范围、价值与壁画内部结构布局,深入阐述了壁画内容随朝代变迁的过程。郝教授简单描述了早期壁画中最引人注目的三个故事——尸毗王本生、萨埵饲虎本生和九色鹿本生。他生动形象的语言让全场观众全神贯注,并不时发出笑声。

 

郝春生教授为了让非历史专业的学生更加理解讲座内容,特意用5张地图证明敦煌所处位置的重要性,讲到壁画与文献时,他更是用了50多张图片使大家“身临其境”。

 

人文学院研究生胡玉尺听说讲座内容有关敦煌,便早早坐在教室的第一排等候。他很敬佩郝教授渊博的知识,对敦煌文化更有兴趣。胡玉尺已经决定要在下一个暑假去敦煌参观,亲身体会文化本身的魅力。

 

新闻链接:

郝春文,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国家社科基金评委博士生导师。